


卷 23, 编号 4 (2024)
- 年: 2024
- ##issue.datePublished##: 16.08.2024
- 文章: 5
- URL: https://rjpbr.com/1681-3456/issue/view/9843
Review
脑卒中后步态功能障碍的生物力学特性:综述分析
摘要
脑卒中患者步态与平衡功能的恢复是现代神经学的核心任务之一。脑卒中引发的静态-动态运动障碍是常见的致残后果,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基本生活自理能力有重要影响。
本文旨在对脑卒中患者静态-动态运动障碍中影响步态的生物力学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
综述指出,步态障碍具有多因素特性,包括神经运动协调变化、肌力减弱、本体感觉和稳定性下降,以及患者逐渐形成的代偿机制。
文章特别强调了生物力学参数的关键作用,包括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这有助于深入理解障碍特性,并制定更有效的治疗策略。此外,本文还指出了基于患者个体特征调整康复过程的重要性。
本综述旨在深化对步态功能障碍生物力学特性的认识,促进进一步研究与创新康复方法的开发。本文提供的数据对优化脑卒中患者个性化康复计划具有重要意义,并有助于提升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性疾病患者治疗中的物理因素: 原则,方法论
摘要
物理治疗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的各个领域,包括治疗女性身体的各种疾病和病理状况。大多数研究致力于使用非药物技术治疗盆腔器官的慢性炎症性疾病,这些疾病对育龄妇女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应该指出,在急性非特异性盆腔炎症疾病的综合治疗中,专门论述采用物理疗法的可能性和效果评估篇幅较少。一系列使用高压氧和通用磁疗作为综合疗法的组成部分,并形成治疗效果的研究都致力于该方向。
文中介绍了在妇科中应用物理因子的基本原则,并且优化妇科疾病患者治疗效果的条件,包括在急性非特异性盆腔炎症疾病患者的标准抗炎治疗方案中,尽早纳入物理因子的综合治疗结果,从而优化其治疗效果。



Original studies
儿童复发型多发性硬化症患者的姿势障碍矫正
摘要
背景。多发性硬化症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多灶性病变会导致患者出现多种症状,其中之一是平衡障碍。即使在疾病的早期阶段,也可以发现不同程度的姿势控制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至关重要,因为其直接后果是跌倒、创伤以及生活质量下降。与其他姿势控制评估测试相比,平衡评估系统测试(Balance Evaluation Systems Test, BEST)具有明显优势。该测试有助于更个性化地制定治疗方案,尤其是在患者耐受体力活动能力下降的情况下。
研究目的。引入平衡评估系统测试(BEST),用于详细评估姿势控制问题,识别关键指标,以制定个性化的物理康复计划,并评估该方法的有效性。
材料与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前瞻性、连续性对照随机研究,共有38名年龄在13至16岁之间的患者参与,这些患者来自俄罗斯儿童临床医院的儿童心理神经科病房,并被确诊为复发型多发性硬化症。患者在儿童医学康复科通过BEST测试分别在运动疗法开始前后进行评估。运动训练每天进行一次,持续10天。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9人。对照组接受标准平衡训练,而实验组根据每位患者的姿势控制缺陷进行个性化训练。
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患者均显示出统计学上显著的改善(p<0.001)。然而,比较两组患者的最终评估结果时,实验组的姿势控制改善更加显著(p<0.001)。
结论。平衡评估系统测试(BEST)能够制定更个性化的物理康复方案,且显示出更高的有效性。通过这种方法,患者的功能状态得到改善,跌倒和创伤风险显著降低,同时可以延缓残疾加重的进程,提高生活质量。



男性性健康恢复计划中的经皮电刺激疗法
摘要
论证。据统计,在俄罗斯约三分之一被认为实际上健康的男性表现出性功能质量下降。各种物理治疗方法是恢复男性性健康的有发展前景的方法。
研究目的 — 分析旨在恢复男性性健康的原始反射药物复合疗法的机制和有效性。
材料和方法。接受观察的有120名年龄在35岁以下的男性,问卷调查数据,他们的性活动质量明显下降。患者检查项目包括心理、生化和电生理方法。
结果。在工作的第一阶段,评估了选定组的治疗性功能障碍的植物制剂和顺势疗法药物的自我给药效果。结果发现,该方法的有效性不足(在50%的病例中观察到好转),这就决定了在性功能障碍治疗中,推荐额外使用经皮电刺激。这种结合法使65%的男性性能力得到改善,而服用安慰剂为30%~50%。此外,根据随访数据,提出的复合疗法确保了所取得成果的高度稳定性。
结论。在男性性学领域,将药物和反射作用结合起来用于预防的有效性得到了证实。该技术的有效性不仅可以通过总结来解释,还可以通过应用技术的治疗机制的可能增强来解释。



有效性评估的低温治疗设备基础
摘要
背景。目前,有大量研究致力于描述全身低温治疗(Whole-Body Cryostimulation, WBC)的伴随效果。然而,这些研究结果基于不同类型设备的应用,导致对该方法潜力的认识存在较大分歧。因此,明确全身低温治疗的有效参数范围至关重要。
研究目的。比较现有技术解决方案在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的表现,并论证单人低温治疗设备在实际应用中的已知优势。
材料与方法。通过对基于多舱式和单舱式全身低温治疗设备的临床应用研究数据进行比较,揭示了不同治疗效果和适应症清单差异的原因。
结果。对可用数据的分析表明,“全身低温治疗”(WBC)一词在科学文献中常被用来指代两种截然不同的物理治疗技术。这两种技术在组织形式(集体治疗和个体治疗)以及技术参数(低温气体环境的温度和患者在低温舱内的停留时间)上均存在差异。由于这些差异,多舱式低温舱中患者皮肤表面温度的变化幅度远小于单舱式设备,导致多舱式设备的生理治疗效果较低。
结论。本研究的分析结果揭示了不同科学文献中对全身低温治疗方法有效性评价存在分歧的原因。这些分歧的主要原因在于,科学文献中将两种本质不同的治疗方式归为同一术语。这不仅给科研信息带来了混乱,还损害了全身低温治疗方法的声誉。为进一步在临床实践中推广低温治疗,建议明确区分集体低温治疗和个体低温治疗。


